引用或轉貼請註明譯文出處,請尊重著作權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Nr_d8iiFEx9YSoi5srgw/article?mid=1857
謝謝牠低吼
(Thank your dog for growling)
原文出處: Orlando Dog Training and Behavior Examiner文章
作者:Leah Roberts
譯者:黃薇菁
譯文出處:動物的事‧響片訓練奇摩部落格
達比的故事
散步時達比開始對小孩發出低吼,憂心的飼主依獸醫推薦,帶牠去找一位依循傳統訓練的訓練師,飼主學習到,當達比低吼就迅速猛扯一下P字鏈,同時說:「不可以!」依此建議進行約一週,飼主看到達比不再對小孩低吼,極為開心。
過了一陣子,散步時有個小孩跑過來,伸出手想摸摸狗,由於達比沒有發出低吼,小孩沒有猶豫,飼主也沒有擔心,突然間達比轉身咬了小孩的手,牠的飼主後來描述當時事件:「完全突如其來!」
低吼是重要的警告訊號
真的突如其來嗎?一點也不。
達比的低吼告知飼主:「我害怕我們散步時經過的小孩。」牠也以此告知小孩:「請遠離我。」無論達比為了什麼理由這麼做,牠已開始視小孩為威脅,糾正牠的低吼行為迫使牠抑制警告,但是牠對小孩的感受沒有改變。於是,會有小孩超過牠的忍受極限只是時間的問題,而且缺少用來警示的低吼行為,達比唯一面對這處境的方法只有進展至咬人。
糾正低吼、皺鼻露齒甚或撲跳/空咬等行為好比是在感染傷口上貼張OK繃,它會掩蓋問題一段時間,但並未解決問題──事實上,問題持續醞釀,變本加厲。攻擊行為不過是針對恐懼剌激的反應,狗和人一樣,感到害怕時可選擇迎戰或逃走,有些狗躲在飼主腳後,有些狗出現攻擊。
當警示行為受到抑制,而且也無法選擇逃走,感到無助的狗(或人類)將會封閉自己。雖然達比似乎沒有表現緊迫,熟知犬類肢體語言的人應該早看出牠的訊號──把頭放低,雙耳緊貼著頭,看得到眼白,尾巴也緊夾著,牠感到無處可逃也無法表達感受,驚惶失惜,因而咬了被牠視為想要攻擊牠的手。
糾正不但抑制了狗兒表達不自在的溝通方式,飼主的語氣和肢體語言也使牠更加不自在。小孩的接近對狗而言不僅令牠緊張,還使牠的飼主變得緊張大吼,對於把飼主視為全世界的狗兒來說,這更強力確認牠的恐懼有其道理。
治療原因,而非症狀
所幸有了現代的行為科學研究,已發展出越來越多處理攻擊行為的人道有效方法,這些方法依據減敏和反制約。Clicker Train USA網站說:「我們想以反制約讓害怕的狗接納其他狗,可以結合反制約和減敏達到這一點。我們開始讓狗兒以剌激極低強度接觸其他狗──夠遠的距離(減敏),此外,我們在狗兒看見其他狗時將餵牠極美味的零食(反制約),慢慢地,我們可以說服狗兒相信其他狗代表好吃的零食。」
美國訓練師Leslie McDevitt把這個概念更推一步,發展出著作《Control Unleashed》書中的LAT遊戲。過去的反制約作法要求狗兒不去看厭惡剌激(令牠們害怕的人或狗),但這個方法卻獎勵狗兒去看令牠害怕的事物,結果是狗兒開始找機會去注視、到後來甚至會去接近那個原本令牠低吼、撲跳或空咬的事物。原本「哎呀,令我害怕的東西出現了!」的想法轉變為「噢耶,會讓好事發生的東西出現了!」
美國德州SPCA動物行為計畫經理Kellie Snider在行為分析學者Jesus Rosales-Ruiz博士的指導之下,發展出CAT療法的碩士研究論文,這個劃時代療法在狗兒出現冷靜安定的行為之後,允許牠遠離恐懼事物,以此獎勵冷靜行為。由於讓狗兒永遠處於恐懼極限內極為重要,該療法要求起初距離一定要讓狗兒容易接受,於是有助狗兒面對令牠害怕的人或狗時提高狗兒的安全感。
Kellie在自己網站上說:「我們的CAT療法利用狗兒原本就設法想要的東西作為增強物,它通常是遠離厭惡剌激,療程中我們只在牠表現出安全友善行為時提供牠想要的後果。」它和LAT療法一樣,具有額外的好處,是糾正療法無法帶來的後果,她說:「不過,療程中好玩的是,狗兒也學習到喜歡其他的人狗。」
如果你家狗出現攻擊人犬的行為,除了尋求協助,在療程同時,身為飼主的你有幾件要事應該要做:
避免接觸任何令你家狗害怕的事物,如果你通常在人多地方散步,而牠對陌生人反應劇烈,選擇人少地點散步。如果沒有進行療程卻不斷讓牠接觸,牠的恐懼很可能越見嚴重。
當你們突然遇上厭惡剌激(令你家狗大為發作的事物),保持冷靜,牠會從你身上尋找暗示,保持呼吸,聲音維持冷靜開心,並且儘快把牠帶離情境。可能的話不要在牽繩上施予任何拉力──這種緊張會透過牽繩傳遞給牠。
最後,不要以為你家狗表現出攻擊行為,你就有一隻具有攻擊性的狗,牠不是隻壞狗,牠只是有某個問題,有了適當的行為調整療程通常就能解決。
相關閱讀:
留言列表